昨晚和同事一起去了Lakita的影展。
出了停车场,依着GPS的指示直奔华侨城OCT创意园BABU画廊。转出恩平街,老远就能看到《DRAMA·造剧》艳丽的、很有杂志封面味道的招贴画,亮亮地竖立在天刚擦黑的街边,有点意思。
7点钟准时入场,人却还不太多。也许大多数对艺术敏感的人类,对时间的流逝都不大敏感。趁着人少,赶紧把几组作品看了一遍。可惜没带相机,对手里拿的Nokia E66在弱光下的摄影能力也早已领教,所以没有立刻拍几张做记录。(下面关于影展的照片转自Lakita的豆瓣相册)
大面积的色块,强烈的对比,经常性使用的短焦、高速快门,戏剧般的夸张的人物造型,似乎构成了这次影展的主题。这个时候,一位同事问我,马丁,你从专业的角度说一下吧。用当下比较常用的一个字来形容我的面部,汗。我哪里跟专业能沾边了?当然,假装专业的评价还是有的,同事之间心知肚明,不会介意吧。于是我说,嗯,构图和用色都还算常规,题材却很有意思。
我为什么说题材很有意思?我正在思索原因。此时观众已经很多了,发布会要从一个短剧正式开始。赶紧拾起思绪去观剧,然而人墙已经把我挡在了目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外,只能远远地听到寥寥不多的台词,大部分时间都是静寂。
短剧末了,揭幕了本次展览的代表作品。
好吧,悬念都已结束,肚皮开始山响。几位同事一道,去一粥吃晚餐。边等着粥,边聊着天。聊着聊着,突然之间,我感到了我所说的题材有点意思的内在含义。
这些题材,是融合又是杂凑,是流动又是凝固,是生机又是颓废。透露出中产家庭的下一代,在物质生存不是首要问题的环境中,在寻找幸福感和存在感的道路上,怀着年青人特有的叛逆与生机,带着对社会和未来的不确定与抗争,散发出来的独特的生活取向。透过这些作品,很清晰地展现出一大群人的面孔。于是我对同事们说,这就是摄影与拍照片儿的区别。说完这句话,开始放心地喝粥。
我所说的摄影与拍照片的区别,不在于器材的精粗,不在于技巧的高低,而在于意图与实现。
摄影是有预谋的,意图通过作品来实现,没有实现,接着来;拍照片儿,是随性的,在于记录流逝的时光,没有记下来,时光已经不再。回想我拿照相机的岁月,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标头、大变焦、广角,负片、反转片,C-41、E-6……我所追求的,原来只是按下快门的瞬间,以及围绕按下快门这个动作的众多器材,而不是我想表达的思想本身。或者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通过相片来表达思想。
因此,我只是在拍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