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星期来,网络上四处可见一个宣传稿,“移动互联网是3G杀手应用”。诚然,这是一句大实话。从普通使用者的角度来看,3G比之2.5G,不同的不就是数据传输速率的大幅提高吗,不用来“上网”,用来干什么?
所以,“上网”,移动地“上互联网”,的确是3G最重要的用处和理由。换句话说,丰富的面向移动数据网络的应用群,才是3G代替2.5G的理由。因此,运营商大力发展和推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确是3G上马的要务。对于运营商来说,杀手应用找到了。
然而对于生产应用的开发商来说,什么是“杀手应用”,答案却还没有找到。
回顾有线互联网,用户的接入速度从9.6K,到14.4K,再到56K,2B+D,然后就是2M的xDSL,接下来宽带大行其道。其中促使窄带用户转换成宽带用户的“杀手应用”是什么?是视频点播?广东电信搞过VOD与普通上网速率不同的套餐业务,显然不受欢迎。是下载站?是网游?好像是,好像又不是。其实,把用户定格在宽带环境下的,显然不是单个的应用,而是所有应用聚集在一起产生的力量。
这样说来,是不是互联网就没有“杀手应用”了?
事实上,准确地说,移动互联网应用中没有能独立于整个生态环境的“杀手应用”,所有的应用都是相辅相成的。当然,虽然没有“杀手应用”,但从各种维度上区分,还是能把众多的应用区分开来的。比如,我们可以从资源的聚集程度上看看,哪些是“热门应用”。就好比目前有线互联网上的,Google、Facebook等等风靡一时的热门。
下面以热门程度从低到高的顺序,根据手机易携带、个人性、私密性,以及3G的网络条件,列出5类应用(工作的关系,只能列出5类而不是惯例的10类)。
第五类:融合式的即时通讯。即时通讯的市场格局有点稳固的味道了,因此只能名列第五。所谓融合,是指将手机、电视、桌面PC进行融合,是指将文字短讯、话音、视频会议进行融合,是指将出席提示、好友录、娱乐信息共享进行融合。这些融合,将使人们更好地利用数字化进行沟通和互动,同时在物理和心理上离得更远。
第四类:随身SNS。SNS与手机真是绝配,随身SNS不光是可以让你在马桶上继续买卖奴隶。手机有通讯录,这对实名SNS很有作用;今天,手机已经是比较正式的沟通工具,同时也是生活化的沟通工具,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SNS;手机可以代表个人的ID,可以在让SNS变得更有序或更混乱。更有意思的是,手机简便的按键、触摸屏、摄像头、录音能力、LBS/GPS,正好与SNS应用中流行的Widget的需要不谋而合。
第三类:移动网游。对于网游,我向来不太支持,我认为它进一步降低了人们追求幸福的能力。不过,移动网游不会因为我的好恶而生灭,网游的精髓,也不会因为手持硬件的局限而减弱。网游带给玩家的,主要是虚拟的成就感、认同感,以及随时穿插的虚拟的幸福感。至于画面、3D特效,那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影响。因此,移动网游具有的随时随地参与的特点,这正是虚拟幸福感发挥价值的极佳途径。当然,不知道移动网游的开发商们会不会要求玩家插上电源,挂机练级。
第二类:视频短片。视频短片不同于移动电视,短片的关键在于短。移动环境下,用户看视频内容更多是为了获得资讯,或者点缀一下许多段小块的无聊时间。因此这些内容一定是比YouTube上大多数的内容都要短的,专门制作给移动设备观看的短片。打个不是特别像的比方,就像铃声和歌曲的情况一样,有很多内容提供商在为提供铃声而剪辑歌曲或者从头创作适合于铃声要求的短小音乐片断,将来也会有很多内容提供商在努力生产短片。
第一类: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强调的是移动的状态,而不是利用移动的设备进行支付。因为既然存在这么多移动环境下使用的业务了,那么在移动环境下付费的要求就是必须的了,同时移动付费和运营商代收费的关系也不是那么紧密。就好比wap.taobao.com,移动付费依赖的是支付宝。当然,由于目前没有太多理由在移动状态下淘宝,因此也没有太多理由在移动状态下支付宝。然而当用户越来越多地在移动环境下使用各种业务时,移动支付就会变得热闹非凡。所以移动支付,真的是要好好的热闹一段时间的。